油葫芦是蟋蟀科里最大个的,一般只用来听鸣叫声,不用来斗。
蝈蝈是直翅目螽斯科鸣螽属的,因为跟上面两个不是一个科的,所以只能是叔伯兄弟这么论。
蝈蝈体型较大,也是用来听鸣叫声,东北有叫它三叫驴。
李学武小时候的冰棍基本上就是从那个园子里淘出来的,可后来他就不这么干了,因为忒亏的慌。
热头荒天的抓蝈蝈,五天半夜的抓蛐蛐,费了好半天劲就特么卖一根冰棍钱。
等第一次去了姥爷家,跟大姥学了编蝈蝈笼子的手艺,李学武就知道包装的附赠价值了。
第二年,李学武便自己编蝈蝈笼子,自己逮蝈蝈装笼子里卖了。
当然了,这里面也有他的小心机,蛐蛐是不能放笼子里卖的,得放瓷坛子里,还得舒润黑暗的环境。
所以跟着那个小贩,李学武跑了好久,这才知道离家很远的地方有个鸟鱼虫市场,卖旧货,也卖这些小玩意儿。
别看当年的京城破,但底蕴可还在,那时候大街上穿长袍马褂的可还多着呢。
也不乏有那遗老遗少的,早先吃铁杆庄稼的还喜好这些。
当然了,喜欢的没当年那么厉害,玩的也没当年那么疯狂,只当个消遣。
这消遣用的就是小钱了,蝈蝈和油葫芦叫的好听,年轻人和小孩子都喜欢。
那时候的人都是喜欢把蝈蝈笼子揣袖子里,走路、睡觉或者见朋友喝茶的时候就玩儿这个,当响听。
蛐蛐则是有专门的把玩件装着,有陶瓷的、葫芦的,斗蛐蛐的时候会从那小瓶子里放出来,在一个专门的“斗兽场”里斗,一大堆脑袋围着就喜欢看这玩意。
还别说,李学武当年卖过的无敌铁甲大姜军、黑太岁、红袍大圣等等不要太多。
后来那处院子被翻的找不着好的了,李学武就带着小伙伴出城去找。
那时候都说苏家坨的“伏地儿蛐蛐”和福寿岭的“青麻头”为佳,但这两个地方太远了,李学武他们的活动范围最多也就刚过护城河。
过了护城河外就有很多坟圈子,晚上去坟圈子抓蛐蛐是一绝。
坟圈子的蛐蛐特别的黑,也特别的斗狠,卖相好,价格也高。
虽然“产地”有点儿阴暗,不过李学武在大姥那学会了包装,也在小贩那学会了啥叫忽悠。
因为小贩在他们那收的蛐蛐到了市场上都说是苏家坨的,李学武也这么干,逮着了看看品相能往哪边靠就往哪边靠,多卖五分是五分。
老彪子几人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信服李学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0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