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怎么造就的,但肯定在一些规则下运行,否则哪有重物都会落向地面,船只可以浮于海上?一切的生产生活都不可能实现。”
他道:“天地的理论并非理学家所说的那些人伦道理,而是一些客观规律,我们可以称之为物理。”
李贽摇头,继续说着他的唯心论思想,“哪怕世上有物理,但这种事情人类如何知晓?”
王文龙看看外面天色,他突然抽出自己头上发簪,笑问一旁的毛文龙说道:“若是现在我将这发簪立在地上,伯龙以为影子该朝向什么方向?”
毛文龙突然被叫到也是一愣,看看外面天色回答说:“如今是冬天,此地又靠近北方,时值正午,影子该是短而偏北的。”
王文龙问李贽道:“先生以为如何?”
李贽答道:“这事情就是问个孩儿也懂,自然是短而偏北。”
王文龙把发簪向地上一插,果然落下来的影子短而偏北。
众人都不知王文龙要做什么,这时就见王文龙对李贽笑道:“先生之前没有插这发簪,却能预计到实验的结果,这难道不是因为先生知道日照规律的道理么?日照规律也是物理规律的一种,先生说人不能知物理,然而这不也知道物理规律么?”
李贽瞬间语塞,接着有些生气说道:“建阳所说的物理若是这样的东西,那也值不得什么作用。”
见李贽这态度,王文龙终于明白李贽为什么到处受排挤。
别看李贽到处吃瘪,但却是个全然的狂傲固执性格,他对于自己的理论有无比的自信,想定一条路之后就不愿听别人的意见。
跟王文龙辩论都是这样,更遑论碰上其他门派的儒家学者。
李贽的思想确实超脱这个时代,理学家认为世界是由儒家的“理”在支配的,比如:满天星斗围绕着北极星运行,北极星就是君,满天星斗就是臣,说明天上也存在着君臣之礼。
阐明这种理的学问就是理学。
而李贽则认为宇宙间最初只是阴阳二气产生万物,根本没有什么产生阴阳二气的理,更没有什么在天地之上的太极。
但是他虽然对于理学家的“理”做了批判,但自己在解释世界时也陷入了佛家万物皆空的唯心主义。
他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真空”和无常,大概意思就像是后世的诡辩中所说的“世上只有一条规律,那就是这个世界没有规律”。 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是这其实是一个悖论,这种自相印证的悖论在王文龙前世的数学中叫做罗素悖论。
罗素悖论造成了数学史上的第三次危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