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手,二十多岁就顶着国手之名进京,直接被大太监冯宝请入宫中陪万历下棋,因此还得了一个锦衣卫的编制。
后来方子振又找关系入太学院深造,太学生不经考试也可以委派到外地做官,日子十分好过。
不过这货品德不太好,四十多岁时棋力下降明显却依旧游于公卿之间,后来新晋的国手林符卿入京做门客,主人是个大官,邀请方子振和林符卿对局。
两人下到中盘就发现局势不对,方子振生怕自己输棋,于是大叫一声:“此真妙手也1旁边看热闹的官员们纷纷围上前来,方子振就不顾林符卿,拿起棋子和官员们讲解林符卿的棋路之妙。
此君洋洋洒洒开讲,就在棋盘上给众人布置棋子解释林符卿所走的棋路后续演变,却是直接把原本的棋盘打乱
他讲了一下午,直到原本两人下的残局已经不成样子方子振才面有惭色的说道:“棋盘已乱,难以复原,改日再战。”
然后这厮就讨了个官职跑到南方当官去了,再没和林符卿对决,用此歪招保住了不败名声。 方子振在京城下棋二十年,捞到的钱财也足够他一辈子花销了。
王文龙在前世对围棋也稍有研究,这时站在过百龄身旁看两人对局,很快就发现那福州学道官员完全不是过百龄的对手,但是过百龄的水平也也没有王文龙想象之中的强。
这实在不是王文龙自夸,王文龙大学里学的围棋,对于这种充满古趣的游戏一度十分痴迷,加上脑筋不错,几年时间也练到不错水平。他没考过段,但在几个围棋软件上和人下棋,自测基本能到业三的水平。
王文龙也了解过古代围棋文化,知道万历中后期开始的一百多年是中国古围棋水平高速发展的一段时期。
比如过几年过百龄北上挑战林符卿,留下的“林过十局”是后世中国古棋谱中最早的成系列两人多盘对战,可以反映万历时代国手的顶级水平。
但是从后世的角度来看这十局棋却不算多么高明。
后世人通过林过十局能够明显发现万历年间古代围棋观念的局限。
最大问题就是此时的棋手还没有任何全局观念。
林符卿和过百龄的对局基本上是十分激烈的战斗棋,从头到尾都在拼杀,完全是各个局部没什么关系的独立战斗,几乎没有全局意识,脱先、转换等情形都很少出现。
这些围棋思维还要等待时间发展才能形成。
导致万历年间的棋谱看起来格局都不太大。
王文龙思索之时眼前的围棋很快就杀至中盘,那福州的学道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