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往年的惯例,那位世代袭传的总兵大人,又要派家丁、私兵,来各处村镇征收粮食,催讨税赋了。看看村子外面,一望无边、稻浪翻滚的农田,这些青年的心里都憋着一口恶气。
这些年,镇子里的人口日益繁茂,新开垦的田地也越来越多。
镇子里的商贸,也渐渐的繁茂了,各色顶级的兽皮,各色肥美的干鱼,还有各种干蘑菇、干药材,如山林里的百年老参、百年灵芝等好药等,都是镇子里极畅销的好货。
货物类型多了,货物价值高了,镇子自然就发达了。
但是如此发达兴旺的镇子,老百姓的日子,依旧是紧巴巴的。没奈何,那位总兵大人征收的赋税,实在是有点过高了,用敲骨吸髓来形容,那是丝毫都不差的。
他也不知道哪里来的这么灵敏的消息,每次他的私兵队伍跑来征税,总能将镇子狠狠地刮一层油水,将镇子一年的收益中,八成以上的利润刮得干干净净,恰恰好就留下了镇子里的百姓嚼裹一年的钱粮。
这等重税,放在中原,早就民怨滔天了。
但是在东北三十八行省,呵,所有的村镇,但凡这些将军们开口,无不乖巧的任凭宰割——毕竟,按照大玉朝的太祖大诰,他们在属于玉族人的地盘上开辟田土,建造村子,他们就已经犯下了诛灭九族的大罪啊。
那位总兵大人,总算还知道不能‘涸泽而渔’,他起码给老百姓留下了足够养家糊口的钱粮。日子过得紧吧,但是起码还能过得下去。
一代一代,不都是这么过来的么?
一名青年突然愤愤然跺了跺脚:“这大玉朝啊,迟早要完……那消息,你们都听说了么?”
几个青年就同时看了过来:“听说什么呢?”
青年冷哼了一声,略带一点骄傲的昂起了头。他家在镇子里,开了一家客栈,是往来商队下榻的唯一选择,是以他消息颇为灵通,远道而来的商人们,总会在酒后,絮叨一些来自中原的八卦消息。
“朝廷又丢人现眼了。”青年神气活现的说道:“都知道平海城的万国租界罢?嚇,那些红头发、绿眼睛的洋蛮,他们内乱,将那万国租界打得稀烂……结果呢?他们重建租界的钱粮,居然是咱们朝廷乖乖的双手奉上的!”
“这算什么?”青年冷哼了一声:“就好像,一个马匪,闯入你家宅子,睡了你家婆姨,打了你家娃儿,吃了你家的肉,喝了你家的酒,不小心自己摔了一跤,你还得给他一笔丰厚的汤药银子,叮嘱他好生将养身体。”
青年重重的往地上吐了一口吐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