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说道:
“天庭尚未成立之前,吾从龙族中收了一位弟子,精心调教下,一个元会,其便成就大罗金仙。”
“不过用时虽短,却也是当时仙道之中为上上者也,然其道果在吾看来,堪称为漏洞百出。”
“彼时之仙道,最重经脉跟脚,顶上三和胸中五炁,不过才刚刚涉及,其虽有应用之法,但对比如今还是太过粗浅了些。”
“彼时之仙道,若非先天神圣之身,依吾看来,上限已出,必不可跨过大罗境界。”
“而在紫霄宫中,其仙道之妙,纵然是吾,亦有不少拍案叫绝之处,所获颇丰。”
“如今看来,才觉其修行之路早妀,三位道友乃清修之人,故才对此不多关注。”
“如今仙道道果,几欲圆满矣,顶上三,胸中五炁更是不凡,对比神道虽有缺失,却胜在简易。”
“甚至其在元神之上,应用更有超出,凭元神之利,堪比神通矣。”
元始道人闻言一惊,开始回忆此前所听的仙道元神之秘,初闻之不觉,如今再看,简直堪称为离经叛道。
对此,元始道人不由高呼道:
“元神乃是修行之根本,最是喜静,轻易动弹不得,如有妄动,实为自毁道途,仙道怎有如此叛逆之说!”
“且元神最是忌讳秽物,生怕污其纯净,仙道如此,岂不是平白增添弱点乎?”
道德道人同灵宝道人都是一副凝重模样,觉得如此漏洞,怎会被当作其中优点来论?
祈见三人有些困惑,便开口为他们解释道:
“此事初闻时,吾亦与道友等同,后来看天庭之中有先天神圣转修,吾仔细观察之后,才得以解惑。”
“此缺点,对你我诸神而言,并无甚大影响,其虽是薄弱处,却少有能秽其者。”
“要知先天神圣乃天地孕育,求得圆满,无论道果元神,此为神人之利也。”
“对比所获元神之利,些许薄弱点,并非不可接受,毕竟转修行仙道,神通失了大半,总要有能弥补处。”
三清闻言,这才了解其中原委,点头称是。
“仙神之别,其中最重要处,乃就是修行不同。”
“吾曾下心了解,神道追求大同,与道无异,证混元时,是求大道无漏,以性命修为推举,大道存于体。”
“仙道追求己身,视肉身为宝筏,元神为根本,为求寄托道果于天道之中。”
“至于如何寄托,吾不知矣,只是若无性命推举,必然需外物补偿,此事乃吾询问所得,不可外传也。”
祈讲到此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