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一机部手里?
那云湖机械厂呢?
……
接下来两天,陈凡安安稳稳参加作协的会议,听他们一条条的讨论细节。
大方向早就已经确定下来,只是具体的工作流程和各个级别分会的权限,都要一一审议。
陈凡坐在角落里,听得直想睡觉。
年轻人就要有晚辈的自觉,何青生说了,找他过来,就是代表青年作家提意见和建议,现在意见没有、建议就是设个奖项,也已经被作协采纳,后面的事,他实在是扯不上关系。
也不想提。
不过另外还有一件事,让他又风光了一把。
那便是文汇报刊登了姜甜甜的处女作短诗《一代人》,嗯,这个名字也是陈凡起的,他直接就拿来用了。
在这首诗的同一版面上,还有姜甜甜创作这首诗的历程说明、巴老与数位知名作家的点评。
无论是作者还是前辈,都逮着陈凡一顿好夸,言外之意,就是没有陈凡便没有这首诗。
区别只在于姜甜甜只顾着夸他,而巴老他们还肯定了姜甜甜的创作灵感,称她是很有天赋的新人。
随着文汇报的发行,几乎是一夜之间,姜甜甜声名鹊起,成为新生代最出名的诗人。
而陈凡也从青年作家跃升成为乐于提携新人的“文坛前辈”,虽说这个前辈只是相对于新人而言,也给他在文学界的地位抬升了一大截。
可惜,在作协的会议室里,他还是只能坐在角落,排序并没有任何变化。
……
3月17号,下午5点。
作协机关办公室的大门打开,先有一片烟雾涌出,伴着袅绕的烟雾,一群人鱼贯而出,走路带烟、一个个跟神仙似的。
陈凡落在最后,刚走出大门,一股凉意扑面而来,瞬间清醒了几分。
何青生和许启珍在前面两步远处等他,等他走近,何青生说道,“我们还要在这里留几天,商量第一届鲁迅文学奖的评选细则,你什么时候走?”
第一个权威文学奖的名字已经敲定,便是“鲁迅文学奖”,所有人都没有意见。
他们中间就有不少人是当年“鲁艺”出来的,以鲁迅命名,既是对其成就的肯定,也有对以往的继承和延续的含义在里面。
陈凡打了个哈欠,“这事儿我就不参加了,如果没其他事情,明天就回吧。”
话音刚落,不远处就有人跑过来,还挥着手大喊,“小凡、小凡。”
陈凡转头看去,瞬间睁大眼睛,“杨叔、石主任、丁师傅?”
来人竟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