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销往香港和东南亚等地区。
这种地方冬天温度并不低,对衣服的保暖效果要求不高,所以羽绒服以轻薄为主。
而另一种自然是寒冷的地区,比如美国、加拿大,还有欧洲,这些地方对羽绒服的厚度、长度都有非常明确的要求。
除此之外,羽绒服的面料工艺也有很大的区别,比如轻薄款的,一般使用两层或三层面料,但是一般不会用单层,因为单层容易跑绒。
而厚实款的,面料最多能去到6、7层,比轻薄款多了一倍还多。因为厚实款需要更多量的鸭绒,如果面料不足,跑绒不说,甚至连空气中的寒气都挡不住。”
他正色看着陈凡,“我可是在领导面前打了包票,保证卢家湾能生产出合格的羽绒服。领导这才拍板同意,在云湖纺厂增设一条羽绒服面料生产线,并给上海相关单位去函,为我们提供相关纤维原料和生产设备。
如果不出意外,最快今年年底,生产线就能投产。
小凡,卢家湾那边,你可要盯着点,别给我掉链子。我可是立下了军令状的。”
陈凡连连点头,“您放心,我今天才从卢家湾过来。现在卢家湾已经给县商业局打了申请,要筹办服装厂,甚至为了保证生产用电,我们还与隔壁青山公社合作,办了一个小水电站。”
他又看向沈雪怡,继续说道,“暑假期间,我带一个学生去了上海,丽丽她们也知道,那个学生在上海进修了一个多月的裁缝,并学会了使用工业缝纫机。
这次回来,生产队就特意办了一个服装培训学校,专门为即将成立的服装厂培养生产工人。”
如果是一年前,这家服装厂多半没戏,因为服装制造,已经超出了农村“副业”的范畴。
除非是“洗绒”还差不多。
但是今年,各方面的政策都开始慢慢松动,尤其是传说中的华西村,不仅公然办起了工厂,甚至还将整个生产队办成了景区。
这个消息都登了报纸,不说人尽皆知,但该知道的、几乎全都知道了。
这种情况下,卢家湾要办个工厂,根本就不叫事儿。
反正不管怎么说,卢家湾生产大队,还是一个集体,集体办的企业,终究还是人民群众的企业,与私人企业有本质区别,稍微松一点,完全没问题。
而姜恒听到陈凡的话,不禁面露讶色,“你们还送人去上海进修、专门学了工业缝纫机?回来就办了服装培训班?”
旁边沈雪怡也感慨地说道,“那你们的准备工作很充足啊。”
姜恒接着说道,“最让我惊讶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