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言的。”
赵涌彦不怕边关大军,他怕的是武祠后人严涛,上一世的大将军。赵涌彦看向李肃,他还未开口,李肃就主动道:“圣上,杨大人所言有理,臣上次上表有些考虑不周,还请皇上再行定夺,臣等听皇上的。”
赵涌彦当然知道大军不能再不归了,但上次是李肃主动请奏,他可以躲在后面,现在李肃退了,把他摆了上来,看来今日他不给个说法是不行了。
这时,宋卫忽然站了出来,他道:“杨大人,李大人说的都在理,臣也深以为然。不如这样,杨大人所说的天历也有不准的时候,若是边关十二军
同时回来,怕是有慢的,落在了后面。不如先回来其中六军,剩下的待粮运结束再回来也不迟。这样百姓那里也有了交待,粮食问题也不怕生变,岂不两全齐美。”
赵涌彦心头一动,他问:“那宋正监说,该怎么安排这十二军呢?”
张宪空站了出来,站在了他义父旁边:“臣愿接下此任,不伤财劳命,合理安排十二军的出行,必不复圣上所望。”
赵涌彦道:“说起来,没有人比张副监更合适的了,以前你就一直武职带兵,想是有些经验的,此事就交由你了。”
赵涌彦快速说着不去看李肃,李肃见此并未说什么,他只是望了一眼张宪空。张宪空与他对上目光后,冲他礼貌地一笑一揖,李肃神情淡漠,没给任何回应,只是收回了视线。
下朝后,张宪空把初步的想法私下禀告给了皇上。赵涌彦见张宪空神情自然,君臣相处好似往常一样,不见一点隔阂。
有些事做了也就做了,赵涌彦从李肃身上学来的一点就是,他是皇上,他可以犯错,而错误来由别人承担,是他们在为君尽忠。
张宪空特意指出一点道:“圣上,袁阁将军自是一批六军的领路人,至于另一路,严涛严副将,他虽职位不是最高的,但领军一直有方,在作战中立了不少功劳,他可以独当一面。”
严涛,赵涌彦最忌讳的人,若是让他一直不要回来才好,但以现在形势看,袁阁将军能先归都,是为最好,至少若李肃与严涛还存了造反之心,有袁将军在也能震住一时。
赵涌彦道:“那,先让哪六军回呢?”
张宪空道:“臣以为,袁阁老将军,在这里年岁最大,该是他在第一批归都名单里。严副将还年轻,晚一些回他也能理解,百姓也能理解。”
赵涌彦放下心来:“好,就这么办。”
张宪空:“圣上,此事不宜耽搁,臣现在心中就有份名单,可以拟与圣上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